[导读]近40年来,我国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党的十八大以来,又进行了新一轮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 ■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服务局局长 于池 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经营总承包、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及国企国资改革若干阶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国企改革作出具体而明确的指示。习总书记强调,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要求,国企要瘦身健体。在此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国企改革具体举措和进展情况 近40年来,我国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党的十八大以来,又进行了新一轮企业改革。 “1+N”文件体系构成国企改革大框架 2015年8月,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先后出台了多个支撑总体框架的重要政策和“定点爆破”的专项政策,确立了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即国企改革全局指导意见+多个配套分项实施方案。其中,重点进行公司制改革,推出了10项措施,重组央企;同时,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结合近几年的改革特点,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了大量改革红利。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特点 新一轮国企改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二,分类监管,将国企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第三,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 第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将不设时间表。 第五,国资委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调整管理权限和职能。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专设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及党委副书记职务,把坚持党的领导写进各个公司的章程。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顶层设计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国企、国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主要有两个文件,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上述两个文件明确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即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同时,文件部署了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 二是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三是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四是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 五是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圈,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 文件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时间表”: 一是5年左右查清并处理违建,完成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 二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公共交通覆盖率大幅提升;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危房改造。 三是到2020年更多城市使用再生水,超三成多垃圾能回收利用,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优化资质资格管理,完善招投标制度;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加强工程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提高监管水平;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开放市场,加强承包履约合同,规范工程价款结算;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培养建筑人才,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保护工人合法权益;推进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加强中外标准衔接,提高对外承包的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应落实顶层设计,实现由大到强。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解析 面临形势 目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形势: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市场化改革考验各方主体的市场适应能力; 三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企业转型注入新活力; 四是信息化、“互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 五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主要难点和障碍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难点和障碍: 一是改制政策日益严格,短期政策红利减少。勘察设计单位从事业转向企业、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公司制企业、从国有独资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甚至上市,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应该积极推动改革,不可因小失大。 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改制持消极保守态度。一方面企业本身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主动策划一些能够改变上级部门态度、增加重视程度的工作或活动。 三是部分勘察设计单位的发展前景不明、信心不足。勘察设计单位的改制方向尤其需要跟战略发展定位和业务发展思路相结合,树立“外向型”的发展思维,通过改制整合外部资源,帮助单位完成业务转型升级。 改革进展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下发,明确提出经营性事业单位必须在2017年、2018年两年内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在央企类设计单位改制方面,由国家发改委主导推进的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开始第三批试点,被列入首批10家央企员工持股试点的企业中,已有6家完成改革,其中就包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这是首家完成员工持股试点改革的央企设计企业。 从地方国企改革来看,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江西、深圳等省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试点推进力度较大。就设计企业而言,已陆续有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设计企业成功完成混全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 案例分析 贵州建工是贵州省唯一的国有独资大型建筑施工特级企业,绿地集团是上海市国资系统中的特大型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绿地集团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以现金方式对贵州建工增资12.094亿元,取得其7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贵州省国资委将持有30%的股权。贵州建工增资扩股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一年内,绿地集团将向贵州建工管理层及核心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从而使贵州建工股权结构变更为:绿地集团持股51%,贵州省国资委持股30%,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持股19%,形成多元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结构。 从以上案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经验:一是改制的出发点要符合政策导向;二是采取整体改制模式,改制比较彻底;三是采取增量式改制思路,为改制后企业注入了新的资源;四是选择有很强实力和产业链互补性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改制,实现双赢效果;五是国有资产分类处置的思路值得借鉴;六是采取分步走的思路实现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持股,创新性地解决了员工持股在持股人员范围、入股方式和入股价格等方面的难题。 改革趋势和对策 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应着眼于企业发展,不是所有国有勘察设计企业都需要进行,是否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要跟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相结合; 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选择好战略投资者,深圳城市交通设计公司在混改中引入了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发展业务及未来上市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增资扩股的改制方式为主,只有增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才有可能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对战略投资设定条件和进行遴选,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普遍以增资方式来进行。 第四,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与员工持股相结合。已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几家设计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均同步实施了骨干员工持股,持股比例在20%-30%之间。在改革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必须把企业骨干留下来,才能支撑企业继续发展。 第五,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与上市相结合,技术与资本相结合是当前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选择了股改上市的发展道路。 (本文摘编自于池在2017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文章编辑:CobiNet(宁波)
本公司专注于电讯配件,铜缆综合布线系列领域产品研发生产超五类,六类,七类线,屏蔽模块,配线架及相关模块配件的研发和生产。
©2016-2019宁波科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浙ICP备16026074号